清•紫檀多宝格
中国古典家具的种类与产地分布
《中国最美-古典家具》 / 古典家具
2020-07-23
977 0

(一)中国古典家具的品种类别

明及清前期的家具品种虽不及清中期以后那样繁多,但自宋元以来,堪称大备。如依其功能分类,可分为椅凳、桌案、床榻和柜架四类。另外用途各异、实物不多的品种合并成“其他类”,共五大类。

1.椅凳类

椅凳类包括:(1)杌凳;(2)坐墩杌;(3)长凳;(4)椅;(5)宝座。

2.桌案类

桌案类包括:(1)炕桌、炕几、炕案;(2)香几;(3)酒桌、半桌;(4)方桌;(5)条几、条桌、条案;(6)画桌、画案、书桌、书案;(7)其他桌案。

3.床榻类

床榻类包括:(1)榻;(2)罗汉床;(3)架。

4.柜架类

柜架类包括:(1)架格;(2)亮格柜;(3)圆角柜;(4)方角柜。

5.其他类

凡不宜归入以上四大类的家具只能放在其他类,品种颇繁,其中大多数已收入本册,计:(1)屏风;(2)闷户橱;(3)箱;(4)提盒;(5)都承盘;(6)镜台、官皮箱;(7)衣架;(8)面盆架;(9)滚凳;(10)甘蔗床;(11)微型家具。

(二)中国古典家具产地分布

1.苏式家具

苏州是明式家具的故乡,生产硬木家具的历史最悠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入清以后,苏州硬木家具生产在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产品除满足本地市场的需要外,大批运销全国各地。尤其是被称为“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优质硬木家具,在造型和工艺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艺术风格上大多仍能保持传统风格。由于黄花梨的日趋匮乏,紫檀木又主要为宫廷使用,苏州已很少生产黄花梨家具和紫檀木家具。从流传下来的实物可以看到,当时这些材料,已到了非常珍贵的程度,许多小料也加以收集利用。苏州园林中原有一对紫檀木书桌,竟然完全是运用长短小料胶接拼合制成的,不仅桌面采用不到1cm宽的小木条拼花组成,就是腿料也是用长短不一的木条胶合起来的,束腰上的浮雕刻花是用紫檀木薄片制成后粘贴上去的,做工精美,可称一绝。这件被称为“千拼桌”现虽残损不全,拼花也多散落,但仍可作为一件清代“苏式”的典型实例。康熙、雍正、乾隆一直到民国期间,苏州红木家具的生产经久不衰。据有关文献记载,嘉庆十五年(1810),苏州红木业已建立小木公所,也称巧木公所,地址在憩桥巷,道光元年(1821)、二十四年(1844)曾两次重修。据碑刻所记,道光元年,苏州小木作有24户,二十四年有67户。这些小木作户主要制作红木、香红木高档家具。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于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苏州红木制品有嵌石插屏、腰圆大餐台、瓷面方茶几和扇式几等,都获银牌奖。

自乾隆以后,广式家具很快地风行起来,苏州红木家具的造型和式样也逐渐受到“广式”的影响,出现了与传统“苏式”风貌明显不同的“广式苏做”家具。所谓“广式苏做”,即是指参照广式家具的品类和式样,按照苏式的红木制作工艺生产的红木家具。另外还有种是按照“苏式”传统的品类和式样,并继续沿袭苏州硬木生产的传统做法,但在装饰手法和花纹图案上,摹仿广式或带有明显外来文化影响的红木家具。这些家具,人们习惯上仍称“苏式”家具,其概念和内涵是指清式家具中的“苏式”。这几种形式的“苏做”红木家具,都具有鲜明独特的地方风格。

2.广式家具

清代以来,取红木为主要材料、以广州为中心生产的家具均被称为“广式家具”。红木在广东地区叫做“酸枝”,红木家具也称“酸枝家具”。因其形体造型、装饰手法和苏式家具不同,并自乾隆以后影响全国各地,举国上下成为一种时尚,并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广式家具一直被视为清式家具的主要代表。

清代的广州是我国的主要商埠,那里来往的多是做生意的外国商人。清政府在广州设立的外贸市舶司,代表政府管理着广州的一切外贸事宜,承销外商进口的商品和收购出口的物资,中国酸枝家具就是其中大宗出口的商品。清代广州的酸枝家具行业大都集中于玉带濠沿南北两岸的几条长街,家具生产有专门的行会,当地称为“山寨”。从“开料”到“料榫、凿花、刮磨、上漆等工序”都由行会包干完成。如果是属“洋庄”的出口家具,为了缩减舱位面积,再经商行依榫口重新拆卸,然后装箱货运出口。在频繁的对外贸易中,广东酸枝家具的形式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使中国传统家具的样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17至18世纪,在欧洲文化史上,巴洛克式(Baroquestyle)和洛可可式(Rococostyle)艺术风靡一时。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中国的明式家具曾一度影响欧洲,尤其在巴洛克式家具向洛可可式家具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西方的巴洛克式家具及洛可可式家具也对中国家具产生了影响,尤其是洛可可式家具,使中国的传统家具首先在广州地区迅速地“洋化”起来,如广式家具几乎将整个家具都加以雕刻,使不少家具变成了雕刻艺术品。这些家具雕刻精细繁密,式样新颖别致,既是地道的中国制造的“西式家具”,也是被西化了的中国家具。

广式红木家具根据造型上的需要,不惜在用材上追求华贵艳丽的西方风格,由于形体轮廓线条弯曲变化大,立面形象具有流畅的线形感和活跃的空间感。这种变形的特征还突出表现在家具的腿部,腿足式样的曲线更使广式家具的造型新异奇特。有一种俗称“鲤鱼肚”的太师椅,椅座前框和牙板都向前凸出呈半圆形,其用料之大,做工之费是可以想象的,再加上繁花锦簇的装饰和点缀,视觉效果特别强烈,给人一种着意夸张、炫耀财富的感觉。

广式家具的装饰中,“洋花”、“洋草”占有相当比例,除各式各样西番莲以外,还有“摩登花”、蔓草纹、葡萄纹、鳌鱼纹等。中国的传统装饰纹样在造型、结构、表现手法以及构图处理上,也都出现中西合璧的形式,增添了许多新意。除运用雕刻装饰以外,广式家具的螺钿镶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黑白对比而晶莹闪烁的色彩装饰美,增进了家具的艺术感染力,使广式家具显得格外地华丽富贵。当然,那些通体装饰、纹样繁杂的家具,也不免让人感到累赘多余、趣味庸俗。

3.京式家具

北京是清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家具制作以清宫皇室的最有代表性。清代初期,继承明式做法,造型和装饰都是传统硬木家具的一贯作风。同时,仍重紫檀和黄花梨;红木材料使用较少,但有取榆木、柏木、楠木、沉香木、椴木等制作家具。雍正、乾隆时期,清朝统治者开始在工艺美术品上崇尚精雕细刻、光彩炫目的艺术风气,清宫造办处的家具在保持传统造型的同时,装饰风格上也渐渐吸取这种特色。优越的制作条件和充裕的加工时间,使家具格外纤密繁复,显示出沉重瑰丽的意趣和特点,从故宫遗存的家具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家具精丽华美的所谓“皇家气派”。人们往往把这些家具称为“京式”或“京做”。

清造办处的工匠主要来自苏州和广州,因此,在宫廷式样的总体设计下,不同的工匠所做家具又有一定程度的倾向性,即在京式家具之中常常能表现出“苏味”或“广味”来。这是京式家具风格“广式”和“苏式”兼而有之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体现了宫廷家具与民用家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仙式家具

仙作红木古典家具是指以福建仙游为中心制作的家具,历史上在北宋时期最为盛行。其独特的设计制作风格、工艺成就和大量精美的产品在明清家具中占一席之地。它不仅雕刻一流,磨工也堪称“中国一绝”。公元1100年,蔡京被参奏弹劾,几同赋闲。他到苏杭一带召集了一批仙游工匠,按宫廷与仙游的突出优点结合制成崭新样式,尤其突出雕刻人物故事,如貂蝉拜月、弄箫引凤、兰桥仙窟与嫦娥奔月等,并以江南珍贵的黄杨木制作的罗汉床和屏风几案进贡徽宗皇帝。宋徽宗看到后,龙颜大悦,便将蔡京调回京城,并于崇宁元年升为尚书右仆射(右相),来年任尚书仆射(正相)兼门下侍郎,极受徽宗宠爱。

仙作家具因为皇上喜爱,所以上下争效,风靡天下。仙游家具古雅大方,集实用与艺术于一身。它有效地调动了平、圆、透、镂、微等雕刻艺术的技巧,随其原有画图之笔意变化融入客观视觉,营造出三维艺术之特殊效果,实现其创造理念与观赏者的审美观念的和谐与默契,从而提示其内涵美,激发起观赏者对作品意境的联想与共鸣,诱人深入到雕刻所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史诗之艺术境界。这也形成了“仙作”古典家具那种国画与雕刻工艺完美结合的显著特点。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中的“太师椅”等一应道具摆设,据传就是当年按蔡京家戏帮参照其实际生活与宫廷内用具仿制的。蔡京喜爱坐其中的一种椅子,故曰“太师椅”。随蔡京那“五度”为相的经历,政治权威的特殊影响力与其古典木雕家具的工艺独特魅力,朝野争相仿效。有无数的仙游工艺名匠被聘到京都各地名胜祠庙,为弘扬和普及“仙作”古典家具木雕艺术作出重大贡献。

仙作家具经过了明代的造型简洁、明快清新的艺术风格和清代的结构考究、装饰华美的繁厚样式的中国传统家具辉煌和鼎盛时期。尤其是仙游县,仙作家具的匠师们充分应用郑和从东南亚运载回的名贵红木制作红木家具,成为中国红木古典家具之领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