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出土的明代布靴,上有精美的几何纹挑花图案
第一章 综述——历史渊源
《湖北最美-黄梅挑花》 / 挑花
2020-07-20
985 0

一、历史渊源

挑花工艺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作为以汉族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挑花代表,黄梅挑花艺术特点尤其突出。这与黄梅独特的地理位置分不开:

黄梅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之处,大别山尾南缘,南临长江黄金水道,扼八方之要衢,古驿站穿县而过,自古称“七省通衢”“鄂东门户”。黄梅县南部为大面积冲积平原,极适合棉花种植,为挑花工艺提供了丰足的原材料。旧社会“十年九淹”,长江黄梅段江堤失修,人们四处逃荒卖艺,带回了周边地区大量的文化元素。

黄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盛唐时期,禅宗四祖、五祖就在黄梅宣教布道,被时人称为“小天竺”。特别是禅宗五祖、六祖的传说,更是广为流传。禅宗东山法门享誉中外,佛教文化极为丰厚。

唱响大江南北的黄梅戏就诞生在黄梅这块热土之上。黄梅盛产茶叶,姑娘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创作的采茶调脍炙人口,因水灾逃荒,流入安庆等地区以后,被称之为黄梅调,后演变成为黄梅戏。还有黄梅文曲、道情、小调等,这些戏曲文化丰厚,文化元素也催生和丰富了黄梅挑花。

黄梅被称为“吴头楚尾”,在历史上先后受两地管辖,吴、楚文化在当地均有影响。同时黄梅历史上也有过大的迁徙活动,南方文化、北地文化都有输入,形成了众多文化的融合。

黄梅挑花起源的确切年代无可考证,但应与黄梅地区开始种植棉花的时代密切相关。中原地区棉花的种植,兴盛于黄道婆对棉花加工与织造技术的推广,与上海松江县同在黄金水道长江上游的黄梅,棉花种植最早也在宋末元初。史料《黄冈地区大事记》一书中,记载了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289年)间派遣种棉官推广棉花种植并纳入国家税收。

目前,黄梅最早的出土记录为蔡山宝山村的明代墓葬。在死者头部盖有素色挑花头巾,挑花纹饰相当精美。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大致可推断,黄梅挑花源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