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左营北门外壁门洞两侧的神荼郁垒门神
年画历史沿革
《中国最美-年画》 / 年画
2020-07-22
1334 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古代时的春节景象,换桃符的举动也早已随着年节而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年画是我国特有的年节艺术装饰品,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新年时画“神荼、郁垒”两位神人的形象于门上以驱邪避灾的习俗。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在门上贴象征大吉大利的鸡,用以辟邪祈福。唐代出现了以历史人物秦叔宝、尉迟恭为门神形象的门画,这两位为唐太宗守门镇鬼的武将形象被绘制成画幅贴在门上,此举迅速在民间流传开来。宋代,年画正式形成。这一时期的雕版印刷、丰富的民间文化生活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开始出现了如风俗、戏曲、仕女娃娃等多种题材,宋金时期著名的“四美图”的出现就是例证。当时的年画有专人制作和售卖。明代,随着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年画呈现出复兴之势,吉祥题材作品多种多样。到了清代,年画的题材可谓包罗万象,制作更加精良,体裁也更加多样,画店作坊繁多,全国除了西藏外都在过年时贴用年画。清末至今,社会变革巨大,传统年俗逐渐式微,木版年画也随之衰落,目前全国只有十几家还保留着这项传统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