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最早曾是周代古燕国的都城,古称之为“燕”。辽会同元年(938年),在北京地区建立陪都,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亦称作燕京;金朝在贞元元年(1153年)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元代始,北京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被称作元大都;明初以南京为京师,明成祖朱棣继位后,为加强北方边防,逐渐将北京建立为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始修建紫禁城,并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开始清朝二百多年的统治。城市的建立,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北京自辽代建都,就成为北方的雕版印刷中心。当时的统治者积极吸收汉族文化,从北宋输入大量印本书,逐渐掌握雕版印刷技术。作为陪都,北京不仅在悯忠寺、弘法寺等寺庙设有印经院,还出现不少刻版印刷佛经的私人书坊,如仰山寺前杨家、檀州街显忠坊南颊住冯家、大昊天寺福慧楼下成家等。1974年,在应县木塔考古发现的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文物中,大部分刻书、刻经与版印佛画都是在当时的燕京(今北京)雕印,最著名的要属木刻汉文大藏经《契丹藏》,卷首有精美的单色扉画佛像,另外还发现了墨印填色和漏版刷印的彩色独幅佛像(图1—图4)。这些由皇家组织、燕京雕刻的应县木塔秘藏版画代表着辽代佛教版画的最高水平,这说明当时的北京不仅是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且在雕版印刷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其雕印业的繁荣可与北宋印刷业发达的城市相媲美。这些雕印精美的佛经版画,为北京后来的木版刻印纸马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金灭辽与北宋后,将开封的工匠艺人掠至北方,为后来北京民俗版画艺术的发展亦起到积极的作用。
北京的木版年画以门神、灶君、天地、财神、纸马等为主。门神大幅者高1米,小幅者约20厘米,以红、绿、蓝、黄四版套色印刷。门神形体粗短,容貌威猛,天衣飘带布匀画面,具有图案装饰韵味(图5);门神之外,尚有福寿天官、文武状元、榴开百子图等门画,尺幅均不大。纸马为一大宗,既有城市工商业者所奉的财神、喜神、行业祖师等,又有务农之家所需的水草马明王、青苗神、四季花神等神祇,还有一些是生子(送子娘娘)、结婚(天地龙车)、寿诞(南极星君)、盖房(土科)(图6)等平时印卖者,名目众多,总计约百种,俗称“百份”。其中有不少是各行各业创始人,上首刻其像,或作道人装,或画官将模样,下方则是染布、造屋、挖煤、冶炼等劳动情景,望之便知其为某一行业之祖师,有如《天工开物》之插图(图7),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古代自然科学史上有过卓越贡献者的崇敬和怀念。北京年画中尚有一种“过稿”和版印挂笺,过稿多是粗笔水墨,以生宣纸数十张裁好放齐,以酒和墨汁作画,墨汁由上往下渗透,一稿可出许多张,内容有雏鸡、瓜果、蔬菜等;挂笺五幅为一堂,上刻各式连钱图案,其上有印绘的八仙、十六应真、四大天王等图像,鲜丽悦目,工巧绝妙,是北京都城特有的一种挂笺形式。
北京印门神画、刻挂笺的作坊,集中在建国门外的高碑店村。高碑店位于北京、通县(今通州区)之间,清代为皇粮转运码头,归顺天府大兴所辖,商贾聚集,民俗浓厚。冬闲时节,当地农民多以刷印门神画、雕刻挂笺等手工艺换取生活所需,及至腊月将门神画、挂笺等送到城内打磨厂各纸店,可获得一些报酬,同时再换回“梅红料”及“南粉帘”、“夹帘”等纸张,以作来年印制之用。过去察哈尔省的张家口,热河省的兴隆、承德等地的商贩,入冬都到京城打磨厂各纸店画铺趸货满车,将北京的门神画销往长城口外各乡镇。在以往的年画研究或相关著作中,有关北京年画的内容颇为匮乏,鲜有单独论述,究其原因,或有以下关系。其一,“卫画”盛行京城。著名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毗邻京城,明清时期杨柳青年画因流入宫中而名声大噪,杨柳青著名的戴连增画店还在打磨厂东口开店,后又加开“增华斋”分店,资金雄厚,曾请杨柳青年画艺人到京,创作适应京城人们喜爱的画样。杨柳青“细活”年画因其画工精致,风格华美,受京城达官贵族和城市居民喜爱,故年节时北京城内人家多采购杨柳青年画装点宅第。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十二月初十外,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马子(纸马)。”此处卫画即指杨柳青年画,因杨柳青距天津卫仅十余公里之故。虽然北京郊区亦有年画作坊进行生产制作,但主要是门神画、天地神像、纸马等品类,且供应人群多为城郊或山区小户人家,而内城仍是以杨柳青年画为主流。因此,北京本地刷印的年画常被忽略,或仅以寥寥数语一笔带过。其二,北京年画品种单一。以往仅将门神、纸马、天地神像等民俗版画归纳为北京年画,缺少像其他年画产地所包括的故事、小说、戏曲、民俗生活等主流年画题材,并且版样构图、刷印套色也较粗朴简率,这使得北京年画无论是风格还是典型性上在全国年画产地中并不突出,故而以往论著中对北京这一年画产地述之甚少。若按照狭义的年画概念,仅是指新年时人们清扫屋舍后,粘贴在墙上的木版彩印画。而以已故年画收藏研究学者王树村先生之观点,广义的年画则并非局限于新年用品,而是涵盖了过去民俗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除了供应新年的门神、灶君、天地众神牌位,以及故事、戏曲、民俗等各种题材的年画外,还包括过去画店和作坊常年供应的八大品类:喜画、福寿屏、祖师纸马、扇面画、西湖景及丈画、灯屏画、博戏玩具、岁时杂画等。明清时期,北京上元佳节庆典隆重、灯市繁荣,故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纱灯绢画,是以工笔画法在绢纱上起稿敷色,而后点金开相,内容多如《东周列国志》《升仙传》《聊斋志异》《水浒传》等小说或戏曲故事(图8),亦有一些描绘风物之题材(图9、图10)。除此之外,还有少量同题材的扇面画以及悬挂于茶楼酒肆的西湖景、丈画。这些品类,虽其风格上华美精致,与门神、纸马等差异较大,但皆为民间画工所作,供应对象亦为城乡百姓,故可纳入北京年画范畴无疑。王树村先生曾著《上元灯画》一书,对北京灯画进行了专项介绍。本卷中,将纱灯画、扇面画、丈画等品类尽皆纳入,以使从广义上展现北京年画之整体面貌。而以遗存之实物总观北京年画,就其风格而言,最为突出的莫过于百份纸马和纱灯绢画两个品类,故本文重点论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