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4 扇面画 《凤仪亭》 ,纵18厘米 横32厘米 ,王海霞藏
山东木版年画综述二
《中国古版年画珍本【山东卷上】》 / 古版年画
2020-07-21
2517 0

二、山东各地木版年画的题材、种类与张贴方式

山东年画是农耕文化的组成部分,大都产生于农村,由农民创作、经营。在民俗活动中,它是农民寄托感情、平衡心态和美化生活的方式。各地风土民情和审美情趣上的差异,造成了年画内容、形式、种类以及张挂方位的不同。

(一)年画的题材

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其浓郁的乡土特色呈现其光彩。年画内容涉及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农民喜欢的人物、故事、山水、花鸟等题材几乎全部涵盖其中。按照题材大致可分为:①世俗生活类,如《男十忙》《女十忙》《春牛图》《新年同乐》等。其中反映农民男耕女织的《男十忙》、《女十忙》(图3),是杨家埠的代表作品。《男十忙》表现了从耕耘播种到麦收的生产过程,《女十忙》表现了从纺纱到织布的生产程序。②戏曲、神话和历史故事类,如《蟠桃大会》《八仙》《天河配》《洪武出世》《沈万三打鱼》《包公割麦》等。③吉祥喜庆类,如《榴开百子》、《麒麟送子》、《五子登科》、《人财两旺》、《元宝成山》(图4)等。④神像类,如《福禄寿三星》《赐福天官》及钟馗、天师、牛王、马王等。⑤时事新闻及幽默讽刺类,如《八里皇城街》《登坛跑马》《打拳卖艺》等。此外,大量的仕女娃娃类年画(图5、图6),大多寓意吉祥,题目也契合大众心愿,表达了人们希望家族昌盛的传统观念;还有四季花卉、博古花瓶、风景山水(图7)、文字图案(图8)等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其中,以民间故事和戏曲小说较多,吉祥喜庆类次之。

平度年画重复并保留了杨家埠部分失传题材。在早期,平度年画主要翻刻杨家埠和杨柳青的年画精品,因此保留了不少小说演义、戏曲题材的年画。后来由于胶版年画兴起并很快代替木版年画,这类年画日渐衰落。到后期,平度年画侧重发展“窗旁”“窗顶”“桌围”,以及部分神马。东昌府木版年画则以门神和神像为主。

(二)年画的种类与张贴方式

1.杨家埠年画

杨家埠年画的种类丰富,规格齐全,多达30多个品种,几乎装饰到民居的各个角落。当地艺人还将木版印刷术应用到风筝、彩灯、轿车、窗花、针线册等上面,表现出一个大年画产地独有的技术和优势。从张贴用途上,可分为门画(包括文武门神、单座、金童子、美人条、栏门判)、炕头画(包括横披、竖披、方贡笺、毛方子)、窗顶、窗旁、月光、福字灯、中堂、条屏、裱屏等十余种品类,画幅尺寸大则接近全开,小则一尺见方。其中以炕头画样式最多,内容最丰富,相传杨家埠“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版上万”这样的光辉历史,主要取决于炕头画的成就。在《一九五二年山东省年画改革工作队工作总结》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调查中发现杨家埠年画中有一种叫做小横披的形式,印销数量最多(一九五二年杨家埠共销年画四百六十七万余张,其中小横披即占二百六十三万余张),内容种类最多,销售最廉,最具有群众性……”这个结论肯定了炕头画在杨家埠年画中的地位。年画尺寸的多样化特征,是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同品类年画按照尺寸不同又细分成大、小号,如武门神,最大的称为“武顶号”,纵100厘米,横53厘米;其次为“大锤将”“大鞭锏”,称为大号武门神,纵53厘米,横33厘米;小号武门神纵38—44厘米,横24—28厘米。文门神,最大的称为“文顶号”,纵56厘米,横34厘米;“大五子”纵51厘米,横32厘米;“二五子”纵44厘米,横30厘米;“小五子”纵26厘米,横18厘米。横披,分为大横披(纵27厘米,横45厘米)和小横披(纵21厘米,横32厘米)两种,画上多题有顺口溜一类的词歌;月光,分为大月光(纵44厘米,横32厘米)和小月光(纵35厘米,横22厘米)。如此等等,不一一列举。不同尺寸的年画满足了贫富宅舍大小不同的需求。年画与居住环境、装挂的方位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以一农户为例:临街大门贴有“武门神”,大门内影壁墙上挂有年画糊起的“福字灯”,院内门上贴“文门神”。老人居屋门上贴“福禄寿三星门神”,屋内中堂挂有大幅“竖披”,两旁有“画对子”,四周墙上有“屏条”“大贡尖”“方贡尖”等各种不同规格的年画。灶头有“灶马”,房门上贴有妇女儿童等题材的“房门画”,炕墙上有炕头画“横披”,炕上窗户两侧墙上贴有“窗旁”,上有“窗顶”,两边墙上或橱门上贴有“月光”,炕墙上放油灯的炕窝子上贴有“毛方子”。养牲口的栏门上贴有“打猪鬼”,牛棚内或大车上贴有小幅年画“牛子”。此外还有用于各种节日、特定农户的专题年画。

2.平度年画

平度年画种类多样,既有专供春节期间使用的节庆年画,也有与当地婚丧嫁娶、生活游艺等相关的日常年画。可大致分为门神、神马(财神、观音、灶神、牛马王、全神等)、墙画、窗画、桌围、柜子面、游艺画、顶棚画等。按用途可分为神供类和装饰类。神供类有灶王爷、财神、天老爷、牛马王等;装饰类主要以寓意吉祥的鸟兽、花卉和戏曲小说类年画为主,多张贴于墙上、窗上等处(图9)。有的以三国、宋、明各朝戏曲故事为内容,如《回荆州》、《空城计》、《杨家将》(图10)等;也有的以民间笑话、寓言和神话故事为内容,如《猪八戒娶媳妇》《老鼠娶媳妇》《猴抢草帽》等。这类年画在起到装饰室内环境作用的同时,兼具教化功能。

平度木版年画中,最具特色的是桌围和柜子面。此处说的桌围,非普通布制的桌围,而是年画艺人用木版制作的纸质年画,主要在除夕供奉时挂于供桌前,起到美化装饰作用。“桌围画”的产生缘于当地年俗习惯。过去,布面刺绣吉祥图案的桌围只有少数有钱人家才置办得起,为了满足普通人家的需求,木版印制的“桌围画”应运而生,因好看又便宜,十分受欢迎。桌围分为两部分,上部大多印有“福”“喜”“金玉满堂”等吉祥文字,下面为桌围主体部分,为正方形,多印有寓意吉祥的财神、天官、麒麟送子等图案(图11),色彩艳丽夺目,对比强烈。柜子面不属于年画之列,而是一种丧葬用品,却完全按照年画生产流程印制。在宗家庄,家中如有老人过世,家人会制作或购买相应的纸扎祭奠。柜子面上多有“钱垛万贯”等字样,将其贴在白纸扎制的长盒子上,代表钱柜,祭奠逝者时焚烧,以寄托生者希望财富、幸福永伴逝者的愿望。在平度,年画的张贴方位与杨家埠大致相同。“武门神”贴于临街大门,“文门神”贴于房门上;“灶神”贴于厨房;“窗画”“墙画”装饰宅居庭院;“桌围”挂在供桌上;“牛马王”守护家畜平安等等。

3.东昌府年画

东昌府木版年画以神像为主,年画幅面不大,品种较少,全部为木版印刷。在张秋,年画店被称为“纸马店”或“马子店”,东昌府年画艺人被当地人称为“刷门神的”,可见神像类年画在东昌府年画生产中所占比例之重。东昌府神像类年画发展完备,主要有门神、灶神、财神、天地全神、杂神等,虽然种类不多,但每一种却又有若干样式。仅“门神”一种就多达二三十种,有时甚至将节气表也印在门神纸上,这在山东其它年画产地是罕见的。“门神”分文、武门神,武门神有《神荼郁垒》《秦琼敬德》《赵云》《赵公明与燃灯道人》等。在东昌府一带至今流行的文门神是《五子登科》,又分“白脸五子”和“红脸五子”。“灶神”,分为金灶、摇钱灶、黄牛灶等,还有两座金灶、三座金灶、单摇钱、双摇钱的区别。此外还有专供家中有丧事者使用的“素灶”。“素灶”在画面内容与构图上与灶神别无两样,只在颜色上稍作区别,即在印制过程中不使用红色。此类灶神销量不多,却因满足了人们的特殊需求而流传至今。东昌府地区最为流行的“财神”样式是“上关下财”,上面是武财神,下面是文财神。此外,“增福财神”也较为常见。“杂神”的样式更加丰富,牛王马王、圈神、仓神、井神、鲁班、关帝、白虎、大车神等各路神仙均包括在内。除神马外,东昌府年画还有房门画(娃娃画)、扇面、“书本子”等(图12)。东昌府的“扇面”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戏曲小说等,内容十分丰富,如《姚刚征南》、《白蛇传》、《包公案》(图13)等。“书本子”的特点是用年画版印刷,外面以土布制作封面,正面封面与年画大小一致,但底面修长,可以折包起来,并有纽扣与正面相系。每册页数不等,少者10页左右,最多者达40页上下。其内容多是戏曲故事和吉祥花鸟一类的图案,如《水浒传》《三国演义》《丹凤朝阳》等(图14),较少表现神像题材。

与以上地域相比,东昌府木版年画更注重功能性,在使用及张贴方式上体现了当地人们的习俗与信仰。临街门上贴“武门神”,堂屋门上贴《五子登科》等“文门神”,东、西屋门上贴《花篮童子》《状元及第》《赵云救阿斗》《麒麟送子》等“童子门神”。如果家中有亲人去世,三年之内不能张贴门神门画。这里的人们将“财神”视为偏神,认为只有张贴在比较隐蔽、安静的地方,才能对家中财物起到保护的作用。而在冠县某些地方的人们则认为,只有将小幅的财神纸马等贴在西墙上,才能招来财富。在聊城各地,“天地神马”的张贴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贴于堂屋东侧墙壁的神龛中或直接贴在墙上;其二是在院内偏东处临时搭建天地棚,将神马贴于棚内神龛中。此外,东昌府年画中的“杂神”众多,其张贴方式也各有不同,如“牛马王”贴于牛马棚或牲畜栏,“圈神”贴于羊圈或猪圈,“仓神”贴于粮仓,“车神”贴于各种车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