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艺术——剪纸
雪白的窗纸,贴上鲜红精致的窗花,顿时满室生辉,洋溢出节日的欢快气氛。这窗花,便是一种剪纸作品。还有一种习见的剪纸作品,叫"门签"或"吊签"。门签用红纸或其它彩纸剪出,贴在门楣上,为节日增色。有的地方,不仅过年贴门签,端午节也贴。端午节门签以白纸为底,白纸上贴上用红纸剪出的"五毒"和"葫芦"等图案,门签贴上门楣后,左右再各插上剪纸把绿油油的蒲艾,红白绿相衬相映,令人赏心悦目。"喜花"也是一种剪纸作品。每逢结婚、祝寿等喜庆大事,礼品上总要放上一个用红纸剪成的"双喜"或"寿"字,还有各种各样"龙凤呈祥"、"喜上眉梢"、"寿比南山"等吉祥花样的"喜花"。过去家家户户的鞋子、枕头、童帽、肚兜等都是妇女们自己动手做的,因此集市上、庙会上就经常有买花样的摊子。
妇女们买来这种用白纸剪成的花样,贴在鞋上、头上、帽子上、肚兜上,再照着花样刺绣,就省事多了。你可别小看这些窗花、门签、喜花、花样,它们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至少已经有一千五百年历史了。在新疆吐鲁番县的阿斯塔那,先后出土了五件南北朝时期的剪纸作品。吐鲁番是古代高昌故城的所在地,那里气候于燥降水量少,地下水位低,所以墓葬中的许多纸质品和丝织品都保存完好。这五件作都是团花剪纸,其中两件是动物题材,"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两件是粮物材,"菊花形团花"和"忍冬纹团花";还有一件是"八角形团花"。
这是目前中B现的最早的剪纸实物,距今有一千五百年左右。这五件剪纸作品,都采用折剪的方法剪成,在艺术技巧上已显得很成熟。特别是"对马"和"对猴"团花,远看是个水繁复的大花团,近看却发现动物造型简练生动,充满生活气息。专家们认为,作为装饰艺术,如果没有相当的经验是不易达到这样水准的。魏晋时代,民问有以正月初七为"人日"的风俗。这一大,妇女用金银箔和彩刻剪花草、人物,或贴屏风,或戴头鬓,或互相赠送,以庆节日。刻成花草的叫"华胜",刻成人物的叫"人胜",还有刻成套方几何形的,叫"方胜"。这一习俗一书到唐宋时还流行。
现在日本的正仓院中还保藏着我国唐代的人胜和华胜实物。剪纸艺术的出现和发展,与这种"镂金剪采"的风俗是分不开的。宋代的城市生活很繁荣。在北宋的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和南宋的行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城里遍布各种商店、酒楼饭铺和货摊。这时,剪纸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行当,并且出现了不少技艺很高的剪纸艺人。南宋的周密在《志雅堂杂纂》中记述了当时汴梁的剪纸高于:"向旧都天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瓦有俞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
其后忽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于是人,于是独擅一时之誉,今亦不复有此矣。"那位俞敬之以是剪纸能手,而其后的这位少年更是身怀绝活,他不用眼睛看,藏在袖子里就能剪出花样来,真叫人拍案叫绝从周密的记载,可以想见当时剪纸艺人的技艺已十分高超。末代在纺织品印染和烧制瓷器时,广泛使用剪纸花样。在唐代,我国主要有三种印染法,蜡缬、夹缬和纹缬,其中缬一法就是用镂空的花板将织物夹住,在花纹处注上防染剂,然后浸入染缸染色。后来花板用纸板代替了木板。宋代以后普遍使用桐油竹纸镂花板,剪纸技艺日渐精巧。
明清两代遍及全国的蓝印花布上的花样,几乎全是优秀的剪纸作品瓷器工艺在宋代有很大发展,名窑竞出。剪纸花样常被用来装饰瓷器,如江西吉州密就往往在施釉过程中贴印剪纸花样,彩釉在焙烧时色彩发生微妙变化,这样便更加丰富了剪纸的装饰效果。到清代,民问剪纸更为流行,名家辈出,剪纸成了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艺美术品。清代陈云伯在《画林新咏》中说;"剪画,南宋时有人能于袖中剪字,与古名迹无异。近年扬州包钩最工此,尤工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不入妙。"这位剪纸高手包钩只不过是千百个剪纸艺人中的一个。
剪纸艺术在现代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窗花、门签等剪纸艺术作品还在民间广泛流行,而且画家和工艺美术家们都在剪纸中吸取艺术营养,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剪纸现已成为一种独立的工艺美术。中国的剪纸曾流传到世界上许多国家。最早传入中国剪纸的国家要数日本,早在唐代,中国剪纸就流传到日本,但那时只是作为一种中国民间艺术在宫廷里流传。后来逐渐传到民间,在节日、庆典、祭祀活动中广泛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现代剪纸得到迅速发展,尤其在六十年代后更为显著。
近年来,喜爱剪纸的日本人越来越多,在日本各地成立了六七十个剪纸组织。日本的不少画家、木刻家、漫画家也对剪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将剪纸用于书籍的装帧、插图和题头、尾花,受到读者的好评。工艺美术家也将剪纸用于图案设计和商品包装,扩展了剪纸的特殊功能和艺术妙用。剪纸艺术在欧美一些国家也受到重视。法国大画家马蒂斯的晚年是在剪纸中度过的,并出版了一个名为《爵士乐》的剪纸专辑。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一边写童话,一边搞剪纸。从十八世纪起,剪纸一直在欧洲风行,大诗人歌德曾热情地赞美过它。德国洛特·赖尼格尔更是从中国、印度的剪纸和皮影中得到启发,创造了近代电影动画片。美国不仅出版介绍中国剪纸的读物,还将欧洲的剪纸专著译成英文在美国再版。这一切都说明剪纸已在当今世界更大的范围里受到重视,有着蓬勃的艺术生命力。
- 上一篇:传承民间艺术的“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