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历史沿革
《中国最美-唐卡》 / 唐卡
2020-07-20
755
0
唐卡是一种卷轴画,是藏传佛教绘画艺术中的代表性品类。关于唐卡的起源,并无详细的史料记载,相传最早有记载的唐卡是普吐蕃赞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的护法女神白拉姆画像。从现存资料看,唐卡的历史可追溯到西藏吐蕃时期,距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公元7世纪中叶,佛教从尼泊尔和中原传入藏区,佛像、佛堂、佛塔等成为传播佛教艺术的主要艺术形式。公元9世纪,佛教进入衰微期,绘画艺术也面临灭顶之灾,大批佛教经典、绘画、塑像被毁。公元10世纪末,东印度高僧阿底峡到阿里弘扬佛法,佛教在西藏再度兴起,阿里成为西藏佛教的中心,后来,伴随着佛教在青藏高原的传播和外来文化的渗透,唐卡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汉地、印度、尼泊尔等地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藏传佛教的大小寺院里,各式殿堂的墙壁上绘制着各种壁画,主要记述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等;唐卡画内容则以佛主、四臂观音、宗喀巴、弥勒佛、白度母、绿度母等藏传佛教的佛像为主,信徒们认为,佛堂里供奉的佛像可以护佑他们的家庭和家族吉祥如意。在牧区,唐卡这种易于卷起、便于携带的卷轴画,受到了牧民的喜爱。所以,千百年来,唐卡绘制技艺在藏区得以保留和传承。
解放初至“文革”是唐卡艺术的新生期和转折期,“文革”期间唐卡和寺院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僧人被迫还俗,唐卡几乎消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唐卡艺术进入了复苏时期,并获得了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