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之王家纸马店
河南木版年画综述
《中国古版年画珍本【河南卷】》 / 古版年画
2020-07-20
1040 0

河南,位于黄河中游,是古代九州的中心部位,故又称为中州。此地山川毓秀,历史悠远,为中华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数不胜数的古代文化遗址遍布全省:南召、许昌等地的旧石器遗址,标志着远古人类的行踪;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从舞阳县贾湖遗址的九千年前的骨笛、八千年前裴李岗文化的石器、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彩陶中已展现出中华文明的曙光;夏商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石、北朝隋唐之石窟、唐代三彩器驰名世界;北宋皇家画院人才济济,代表着中古绘画的最高水平。商都安阳殷墟、东周及汉唐都洛阳、宋都开封,在全国七大古都中河南独占其三,远古伏羲画卦、女娲抟土造人、神农教民稼穑等等创造文明的传说流传于诸多地区……值得重视的是此地在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质朴的民风中也孕育着璀璨的民间文化,木版年画是其中的重要创造。(图1)

作为节日民俗艺术的年画渊源甚早,我国古代以农立国,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人们总是在对未来美好的期盼中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在迎接新正的民俗活动中充满了驱邪纳福的内容,适应此一需要,最晚在先秦之际就有了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及虎以驱除鬼怪的习尚。但早期大多是在一对桃木板上勾画出极为简单的形象,或只写以“神荼”“郁垒”字样,钉在门上即可,此种形式称为“桃符”,有着鲜明的巫术成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门神的形象也在不断变化,从河南考古发现的文物中犹可管窥一二。河南密县的汉墓的画像石中就有门神的形象,其面貌怪异并带有老虎,而在洛阳一带发现北朝的宁懋石室的门上已是人间将军的形貌了,就此奠定了后世“武门神”的基础。河南省的古文化遗址中最先提供了门神的遗物,弥足珍贵。(图2~图4-1、图4-2)

但是,作为民俗艺术的年画的发展和普及,尚有赖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多种条件的推进。在唐宋之际,特别是五代北宋时期,民间年画有了划时代的跃进。

首先是隋唐两朝的国势隆盛,特别是唐代前期长治久安的局面,社会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晚唐以后商业繁荣,手工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至北宋时期,开封成为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城市,城市市民节日生活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庆贺节日以吉祥欢乐为主调,节日艺术成为不可缺少的项目。年画成为其中的重要品类。

唐宋时期的节令画早期多为手绘,如吴道子画钟馗像,北宋画家苏汉臣画《五瑞图》(图5)一类的吉祥画,当然这些作品只有上层社会和富裕之家才能享用,但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却给年画发展和普及带来重要的技术条件。木版年画应运而生,借雕版印刷的手段大量复制生产,促进了年画的普及,而木版年画最早的发祥地就在河南。

根据文献记载,北宋“禁中有吴道子画钟馗……(宋神宗)熙宁五年,上令画工摹拓镌版,印赐两府辅臣各一本,是岁除夜,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各赐钟馗之像”。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木版年画史料。“终葵”原为古代跳傩打鬼的法器,唐代演化为驱邪斩鬼的大神钟馗,成为岁末贴挂的神祇形象。宋代宫廷版刻印制的钟馗像未流传下来,但估计水平非同一般。因为唐代发明雕版印刷就包括刻印文字和图画,从而出现了版画的艺术品种。版画在宋代已趋向成熟,宋初开宝年间皇室刻印的大部头佛经(俗称《开宝藏》)就有精美的版画,日本清凉寺发现有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刻印的大幅佛像,十分精美。但不可忽视雕版印刷最早是在民间广泛应用的,根据文献记载,北宋时每届岁末,开封的一些纸马店所刻印的门神、钟馗像等成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就画有“王家纸马”店(图6),应是刻印神像的作坊。此时门神制作有大小不同的型号和档次,大者可等身,那时尚未发明彩色套印技术,只是人工傅色,其中有的饰金镂彩,那已属于高档货了。北宋开封商品市场上还有一种“纸画儿”,是属于大众阶层的艺术品,“纸画儿”是否也具有年画的性质,颇值得探讨,因为在内蒙发现的金代印刷在纸上的图画是具有节令画特色的。

1127年金兵攻陷开封,一些技艺人才被掳北去,有些雕版人才流散到山西平阳(今临汾),使那里成为金代重要的刻版印刷中心。战争中还有大量开封人向南方杭州等地转移流动,推动了江南地区的雕版印刷,南宋时杭州岁末也有庞大的年画市场。

从文献到实物都证明河南是古代年画最早流行的地区,更是木版年画的发祥地,在年画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