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 戏曲窗画 ,山西应县
山西木版年画综述一
《中国古版年画珍本【山西卷】》 / 古版年画
2020-07-21
1528 0

山西省位于我国黄河流域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端的黄土高原上,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就出于此地。西侯度遗址和丁村遗址说明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文明的足迹。上古时期,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以山西为主要活动区域。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就诞生于山西境内,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建立晋国,发展为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期曾一度以平城(今山西大同)为国都,并开凿了云冈石窟;北齐以太原为陪都,在此修建豪华的离宫别馆,并开凿天龙山石窟。(图1、图2)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而获天下,视太原为“龙兴”之地。宋元时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为著名都会,经济和文化发达。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崛起,著称中外,商业的繁荣带来的是文化的繁盛。山西地上文物留存较多,现存辽、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占全国之大部分,石窟寺等寺院遗址和塑像、壁画等文物遍布全省,应县木塔、晋祠、五台山建筑群、广胜寺、永乐宫、平遥古城、解州关帝庙等文物古迹闻名世界。在此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之中也孕育了种类繁多并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民间艺术,木版年画作为这些民间艺术的代表至今依然有其鲜活的生命力。

年画在我国出现已久,可上溯至先秦两汉时期,那时就已有贴绘虎和“神荼”“郁垒”二神之图像于门上以驱邪的习俗。唐宋时雕版印刷技艺发明,为年画普及准备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北宋开封年节时已有出售雕印门神钟馗等辟邪神像的年货市场。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开封,将开封的雕版印刷工匠北迁至山西平阳(今临汾),因而平阳逐渐成为金元时期刻经印本的中心。

临汾,古称平阳,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历史悠久。东汉皇甫谧著《帝王世纪》中就有“尧都平阳”的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亦曾活动于这一带。战国初期的韩曾建都平阳,三国时期置平阳郡,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设平阳府。宋金以后,这里因盛产白麻纸、墨锭、枣木而具备发展雕版的优越条件,加之大批开封的雕版工匠移居于此,于是很快成为雕版印刷发达之地,官民雕印作坊林立,其盛况可与燕京(今北京)相比。因平阳城之西南有汾水支流平水,故刻印的书籍有“平水版”之称。而这一时期在平阳出现了兼印年画的姬家、徐家等专业作坊,其印制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3)及《义勇武安王位》(图4)属金代平阳版之佳作,两幅作品上分别有“平阳姬家雕印”“平阳徐家印”的字样,可见这里刻印年画的历史相当悠久。这些珍贵年画原来和其它一大批文物都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城子西夏遗址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俄国柯兹洛夫率领探险队先后潜入我国内蒙、新疆和四川等地探险,这些版画和文物,被柯兹洛夫从中国黑城子古塔遗址掘走,现存于俄罗斯。平阳之南的运城解州,也以雕版印刷佛经而闻名,解州天宁寺曾雕版印制有《大藏经》,上刻有“赵城县广胜寺”字样,这部金代刻印的大藏经现珍藏于国家图书馆内(图5)。1974年山西应县佛宫寺维修木塔时,发现了一批辽代木版刷印品和美术品。从中得知刻印地点有云州(今大同)、西京道应州(今应县)、五台山及辽南京(今北京)等地。从中亦可探讨山西地区雕印工艺之发展渊源。

山西早期之年画罕有流传至今者,最晚至清代已出现相当繁荣的局面,其绘刻地区大约以晋南的平阳(今临汾)及其西南的金殿村为中心,并逐渐辐射洪洞、赵城、襄汾、侯马、曲沃、稷山、新绛、河津等地,最北可至介休。据调查及现有资料可知,清代道光、咸丰之际至民国初年,晋南年画制作已极为普遍,在临汾县及所属屯里、西芦、大堡、金殿、桑湾等村,襄汾的东王村、襄陵镇、庄头村、单家庄,曲沃、侯马、新绛县城和南李村、北苏村及清时绛州所属的稷山、河津、闻喜等县皆有木版年画作坊及画铺。在手工业、商业发达的绛州城,清代道光至咸丰年间,年画出现了新高峰,在当时的城关镇就有“三大家、七小家”年画作坊,著名的年画作坊及画铺有益盛成、德峰昌、同裕兴等数家。绛州南关薛家经营的益盛成画店约开业于咸丰初年,每年印销年画达十万张左右,产品远销陕西榆林、韩城、西安等地。分布于广大农村的小型作坊,大多为一家或数家农户经营,成为农闲副业。

山西年画题材和形式颇具地方特色,形式也较为多样,根据布置环境、美化生活的需要和欣赏习惯,可分为中堂、贡笺、条屏、三裁、拂尘纸、桌围、窗画、灯画、门画、历画等类型,其中拂尘纸(图6)和灯画两种形式产量最高,内容也较多样。在制作技艺方面,山西年画呈现出手绘和木版套印两种,其中灯画多为手绘,绘制皆较精美,人物姿态生动,最具代表性的襄汾灯画更是以线见长,只用墨线勾勒,但精细富有动感,足见画工技艺之高妙。拂尘纸多为木版套印,幅面较大者多为墨色印刷,不上色;类似别地窗花的一联四幅小图的拂尘纸多用黑、黄、大红、桃红、绿五色套印,单独画面尺寸较小,但配色和线条也毫不马虎,呈现出对比强烈、线条粗犷的效果。据王树村先生早年采访山西年画艺人所述:“临汾年画最初并无颜色,只有重墨与淡墨两版套印,至清末才由河北传来五种颜色套版。”由此可知早期年画之色调多仿水墨人物画,同时也反映了山西与河北武强、天津杨柳青年画之相互影响。除此之外,山西年画中纸马也占有一定数量,有的画面中人物形象与北方书籍版画有共同处,有的则与其他地区神话内容的年画形式互为影响。

除此之外,山西北部的大同、应县除了作为辽金时期刻印经卷的中心,也是木刻年画的产地。大同古称平城,曾为辽金陪都,历史文化悠久,文物遗迹颇多,应县原来也为大同所管辖,近年划归朔州。二地同样位于雁门关外,其年画品种以窗画为主,其次是门神、天地、灶王之类。大同的窗画幅面较大,内容以翎毛花卉、家畜走兽为主,木版刷印墨色,再以手工着彩。应县的窗花仅有四寸见方,套色彩印,内容多是山水、人物,以及地方戏曲(图7),绘刻古朴简练,具有晋北地方风格,今已难得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