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刺绣概述
《中国最美-刺绣》 / 刺绣
2019-12-13
1555 0

刺绣古称“凿”、“钴凿”,又称“刺绣”、“扎花”,俗称“绣花”,因多为妇女所作,还称“女红”。所谓刺绣,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或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底布)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在我国古代,刺绣是每位女子从小到大都要一生研习之艺。后来刺绣在民间成了妇女的必修功课,一生不辍,老幼传习、亲邻互助。

民间刺绣是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工艺之一,有着其特有的辉煌历史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早期刺绣主要是美化服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同时又为宗教服务,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在此过程中,图腾成为刺绣图案的主题。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植桑养蚕,缫丝织绢与刺绣。民间刺绣产生于5000多年前,据《尚书》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章服制度,规定“衣画而裳绣”,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民间刺绣是源自民间、根植于百姓生活领域的艺术,渗透着百姓的聪明智慧,表达了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作品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和优美的生活情调。民间刺绣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快速发展,鸟纹、云纹、凤纹等代表纹样,针法多样,形象生动逼真。

据《尚书》载,古代帝王服袍有使用刺绣工艺。商代织绣工艺已相当发达,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汉代王充《论衡》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的普及,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汉代,刺绣色彩丰富,且应用面广。所绣纹样有多种云纹、卷草纹等。唐代,刺绣有了高度发展。李白有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的“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都是对刺绣的咏颂。唐代刺绣的应用很广,产量大,针法也有新的发展。

唐以前的绣品,多以实用和装饰为主,其内容与生活需要和民俗有关。荷包、云肩、枕顶、肚兜等,这些民间绣品虽不及富贵人家的华贵,却孕育了原始意味的饱含生命力的美感,再现了人类朴实的感情。与民间阶层的现实需求、生存状态保持着最直接的联系,因此民间刺绣也随之附带上了民俗性、实用性等特质。

唐代以后,受文人士大夫书画风格直接影响,除了实用价值外逐渐注重纯艺术的观赏价值,应用在屏风、挂件、日常穿戴的服饰等上面。宋代开始,尤致力于用来欣赏的画绣。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是当时最高的艺术表现,宋代中国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的作风。明清时期,无论是宫廷刺绣还是民间刺绣,其规模和技艺都达到了顶峰。

大多刺绣品都是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的。从冠帽到上衣、下裳、裙裤,再到手套、鞋袜,几乎所有的日常服饰都绣有龙凤、花鸟、祥禽等象征吉祥如意的纹饰。衣服上的补子,不同官位的人有不同的纹样。后来因为独特的地域性以及地域文化,各地区民间刺绣在古老而灿烂辉煌的古文化孕育下,成为了一种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刺绣风格。

民间刺绣无论是绣法、纹饰或是色彩搭配上都有其自成一套的艺术体系。深受群众喜爱的苏绣;带有湖湘地区的民族传统和生活习俗的湘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构图工整、丰富、色彩鲜艳、明快风格的粤绣;丝线粗细兼用,运针自如,针迹平齐严谨,色彩绚丽的蜀绣,还有20余种具有各地地方特色的民间刺绣。我国的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

刺绣种类多样,针法、绣工精细、配色秀雅,图案花纹多含有喜庆、长寿、吉样之意。每个绣种的纹样、颜色、针法都会受到当地生活习惯、民族传统、居住环境以及当时年代的社会制度和审美特征的影响,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地方民间刺绣。

中国刺绣无论是以实用装饰为主的日用品刺绣还是以欣赏为主的装饰艺术品都反映了各地区的民族传统、生活习俗、审美特征和社会制度等,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怀,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反映了中华民族尚美崇善的基本风格。

近代民间服饰品上的图案造型简练概括、朴拙稚趣,图案以百姓生活为线索,传递着百姓单纯、朴实的愿望。与宫廷刺绣中追求富丽堂皇和逼真效果不同,民间刺绣别具艺术意趣,它并非建立于较高的文化层次上,而是土生土长于民间,其创作对象、灵感源泉和传承路径都与民间生活紧密相连。民间刺绣主要是以与人民生活密切相连的实用工艺品为主,品类繁多,绣技精美。与民间阶层的现实需求、生存状态保持着最直接的联系,因此民间刺绣也随之附带上了民俗性、实用性等特质。这使得民间刺绣以一种独特的面貌世代相传。

民间刺绣用色考究,不刻意追求对真实的描写,质朴自然,色彩既来自于自然,美妙而变化无穷,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色彩审美理论和用色观念。民间刺绣在用色上受到阴阳五行观念的影响,喜用青、赤、黄、白、玄,通过各种色彩的丝线,进行色相、明度、纯度及色块大小、位置转换的搭配,充满热情和活力。

民间刺绣针法种类丰富,常见的有平绣、盘金、打籽、贴布、钉珠、割绒、锁绣、十字绣等。通过不同针法技艺、不同材料选择、色线表面凸起、底料凹陷以及针脚纹理等表现出区别于其它造型艺术的质感、色泽与空间感。

民间刺绣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民间吉祥俗语以及花虫鸟兽,创作对象、灵感源泉都与民间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古代女子的刺绣作品,往往是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愿而绣制的。色彩搭配朴素无华却恰到好处融故事性、趣味性于一身,寄托百姓单纯、朴实的愿望。绣品图案秀丽、形象逼真、构思巧妙、绣工细致、形态自然、针法活泼、动作夸张色彩清雅、表达质朴、鬼斧神工。有表祈福观念的“五福捧寿”“蟠桃献寿”“松鹤同春”、“福在眼前”、“福寿绵长”等,通过蝙蝠、桃、鹤、松等图案来表现;有表祈富求名观念的“平安富贵”、“一路连科”、“富甲天下”、“鲤鱼跃龙门”等,通过牡丹、螃蟹、鲤鱼、白鹭等图案来表现;有表达祝福美好爱情的“鸳鸯戏水”“鱼戏莲”“蝶恋花”等,通过鸳鸯、花卉、鱼、莲、莲藕、蝴蝶等图案来表现;有表多子多福的“麒麟送子”“连生贵子”“瓜瓞绵绵”等通过石榴、麒麟、鱼、、莲藕、蛙、莲蓬、瓜果等来表现。还有表达避邪驱凶、求得吉利的虎头帽(源于百兽之王老虎)、五毒肚兜等,更有神龙、凤凰、麒麟等由图腾崇拜而演化出来的理想之物。也有八卦图、十二生肖等传统纹饰图样,或是文字纹、花鸟纹等常见寓意美好的纹样。佛教的观音、八宝,道教的八仙、八卦以及更有甚者直接将祈福的文字绣在各种服饰品上,出现“凡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创作原则。

基于以上寓意,民间常见的品种有枕顶、信插、荷包、肚兜等。比如说云肩,古代女子最华丽的装饰品,常用四方四合云纹装饰,并多以丝缎织锦绣制而成,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故称之谓:云肩。女子平时出门偶会佩戴,女子婚嫁之时必戴之物,有四合如意式,柳叶式、花瓣形等。比如说荷包,民间极具装饰功能的服饰品,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物件,却总能在不经意间传递着我国悠久的服饰文化,展现了传统女红技艺的巧夺天工,从褡裢荷包到方形荷包,再有腰圆荷包等,无一不精致而华美,又具有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审美和民俗特征。这些民间绣品虽不及富贵人家的华贵,却孕育了原始意味的饱含生命力的美感,再现了人类朴实的感情。

总之,民间刺绣作为中华民族独的文化,是中国人民特有的民族基因表达,当代人有义务有责任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刺绣文化,传承我们的基因,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