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对通山木雕的保护,通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整理挖掘通山木雕传统技艺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级传承人的申报和命名工作。目前,通山木雕有2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0名县级传承人。
1.叶瑞祥叶瑞祥是通山木雕世家叶氏第四代传承人,1950年出生于通山县洪港镇,从事木雕工作近40年,其刀法熟练遒劲,雕刻的作品形态逼真,擅长家具器物装饰木雕和建筑装饰木雕。现任通山及邻县阳新龙港镇建筑装饰木雕总艺师。2010年6月通山县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命名为“通山木雕”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同年推荐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10月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参加通山木雕研讨会及各种公益性活动,为通山木雕爱好者讲解通山木雕的相关知识和技艺要点,常在现场展示木雕技艺,提升了通山木雕的影响力。
叶瑞祥从小受家庭熏陶,喜爱木雕技艺。1966年初中毕业后,师从父亲叶贵发学习木雕技艺,1969年出师后就在自己家中从事木雕工作,熟练掌握了阴雕、透雕、圆雕、镂空双面雕等木雕技艺,其刀法熟练遒劲,形态逼真,显示了他深厚的功底及精湛技艺。在建筑装饰木雕和传统木雕家具制作上有自己独到的心得,在遵循传统木雕技艺和制作工艺的同时,不拘泥程式,去繁就简,讲究实用与艺术相统一,在雕饰部位和雕刻手法上都有其独到的见解,设计巧妙得体,对不同物件、不同部位、不同功能的雕饰品,采取不同的雕法。他对木雕工艺流程要求极为严格,从设计取材开始,刷样、打轮廓线、分层次、分块面、粗坯雕、细坯雕、修光、刻线、打砂纸、油漆等各种工序,都做到精益求精,保证质量。他的木雕作品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上的需要出发,注重选择雕刻的内容和主题,其木雕作品的图案丰富多彩,“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其木雕中较为精彩的部分,民间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忠臣烈女、神话传说、珍禽瑞兽、祥花瑞草、吉利器物等都是他的创作题材。其代表作有慈口贺氏祠堂、高湖朱氏宗祠、横石村刘氏祠堂等。他在选材上不求名贵,一般取材产自本地的樟、杨、梨、枣、梓、椿等木材。依据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状或纹理方向,然后巧加雕凿。这种“随形就像”的“巧雕”方法,讲究“七分天成,三分雕刻”,量形取材,因材施艺,显现出通山木雕古拙而朴实,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他的木雕作品在当地深受好评,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张朗赞赏有佳,称其雕刻手法“尺寸得体,部位协调,疏密相间,技艺精湛。”1993年,他在洪港镇建办“叶氏木雕”作坊。1998年至2002年期间,应朋友邀请到天津发展,在当地的木雕加工厂负责加工仿古龙椅系列,制作的家具远销亚、欧、美多个国家,期间在参加加拿大中式家具大赛中获得了龙椅产品系列二等奖。
2003年,他在通山县城成立“叶氏木雕”作坊。如今“叶氏木雕”作坊在通山县城已经有两家分店,4个加工车间,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资产达200余万元。2006年将县城的木雕作坊交给儿子叶鹏飞管理,自己回到洪港,继续从事木雕技艺的传承工作。从1969年开始带徒授艺至今,现已带徒40多人,分别在通山、武汉、江西、浙江等地从事木雕行业。长子叶鹏飞在通山县城经营的木雕作坊,现有固定资产600万元,现已带徒5人,他们都成为木雕行业的中坚力量。黄石市石峰山庙宇所有建筑雕刻都是他设计和制作。2010年6月被县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次子叶焰飞在通山县城经营木雕精品店,他的木雕龙椅、桌、茶几和木雕工艺品在当地深受欢迎。
叶氏木雕传承谱系第一代:叶明钟,1883年生,通山洪港镇三贤村人,已故。第二代:叶正江,1908年生,通山洪港镇三贤村人,已故。叶正汪,1911年生,通山洪港镇三贤村人,已故。第三代:叶贵发,1926年生,通山洪港镇三贤村人,已故。王定来,1928年生,通山洪港镇三贤村人,已故。叶祥顺,1927年生,通山洪港镇三贤村人,已故。第四代:叶瑞祥,1950年生,通山洪港镇三贤村人。叶蔼祥,1955年生,通山洪港镇三贤村人。
第五代:叶鹏飞,1975年生,通山洪港镇三贤村人。叶心得,1959年生,通山洪港镇三贤村人。叶焰飞,1977年生,通山洪港镇三贤村人。张友兵,1972年生,通山洪港镇三贤村人。陈心兑,1990年生,通山县燕厦乡新铺村人。叶正平,1957年生,江西省武宁大洞乡人。张友谋,1970年生,通山县燕厦乡新铺村人。陈涛,1993年生,通山县燕厦乡新铺村人。王功喜,1985年生,通山洪港镇沙店村人。
2.熊应华
熊应华是其家族第四代传承人,1951年出生在“木雕之乡”的通山县九宫山镇,1971年师从岳父陈新旺学习木雕技艺,从艺40多年来在木雕业获得很多荣誉,2002年被咸宁市民俗学会和咸宁市建设局等单位授予“咸宁市民间古建筑大师”称号。2010年6月被通山县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命名为“通山木雕”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同年推荐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10月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996年成立熊氏木雕厂,2013年2月熊氏木雕厂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熊应华从小就对村里那些古民居中的精美木雕着迷,上初中的时候经常跑到木雕艺人家中观看雕刻,精美的雕刻作品和木雕艺人精湛的技艺深深地吸引着他。1971年高中毕业后放弃了教书的机会,跟着岳父陈新旺、内兄陈开美专门学习木雕技艺,从打粗坯、修光打磨开始,慢慢掌握了线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手法,精通建筑装饰木雕、木雕神像、装饰摆件雕刻。他到处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古木雕作品、构件,用以学习和琢磨,慢慢地掌握了更多的传统木雕技法。为了恢复最能代表通山木雕艺术的“木雕看橱”雕制工艺,熊应华收藏了木雕看橱精美配件近百余件,并对它们的雕刻和制作技艺进行专门研究。熊应华在门窗、雀替等建筑装饰木雕上,灵活运用了线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手法,以刀代笔,既保留平面的艺术风格,具有流动的线条美感,又具有三维空间艺术感,他的作品在保留了淡雅淳朴的传统韵味的同时,又极具时代特色,质朴大方、时尚美观。他凭借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艺,将各种戏曲人物故事融进木雕工艺品之中,如《文王访贤》《三顾茅庐》《关公送嫂》《平贵回窑》《柳毅传书》等,他塑造的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草虫、风景、器物、几何纹等各种图案都构思精巧,形神兼备,叫人赞不绝口。
1974年他开始带徒授艺,30多年来,已授徒60多人,如今大多数徒弟在海南、广东、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发展。其中女儿在通山县城经营“熊氏木雕作坊”,徐唐利在横石村经营木雕作坊,陈开茂在西安市经营仿古家具木雕作坊,他们制作的许多木雕作品被台湾、新加坡等地的爱好者收藏。
多年来,熊应华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性的宣传和展示活动,其中,在2014年莫斯科举行的“中俄情·荆楚风”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通山木雕首次走出国门,其女儿熊宝杏在现场展示了通山木雕的雕刻技艺,进一步扩大了通山木雕的影响力。
熊氏木雕传承谱系第一代:陈宗富,1887年生,通山九宫山镇横石村人,已故。第二代:陈新旺,1916年生,通山九宫山镇横石村人,已故。第三代:陈开美,1941年生,通山九宫山镇彭家垅村人。陈细美,1948年生,通山九宫山镇彭家垅村人。第四代:熊应华,1951年生,通山九宫山镇彭家垅村人。陈开念,1959年生,通山九宫山镇彭家垅村人。第五代:熊宝杏,1977年生,通山九宫山镇彭家垅村人。李正,1981年生,通山九宫山镇寨头村人。徐唐利,1978年生,通山九宫山镇横石村人。朱展翅,1978年生,通山九宫山镇船埠村人。熊峰,1987年生,通山九宫山镇彭家垅村人。曹晓娜,1994年生,福建省莆田市人。郑家瑞,1975年生,通山九宫山镇彭家垅村人。第六代:成燎,1992年生,通山九宫山山镇北成村人。陈利,1982年生,通山九宫山镇泥坑村人。程丽,1984年生,通山九宫山镇程许村人。陈开茂,1956年生,通山九宫山镇彭家垅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