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英吉沙刀制作完成
民族服饰的工艺流程
《中国最美-民族服饰》 / 民族服饰
2020-07-22
1904 0

中国民族服饰以其丰富的色彩,独特的造型,精湛的织、绣、染技艺和浓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从形式到内容,从创意到工艺制作都有许多优秀的东西值得学习和借鉴。总体来说,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服饰特色,在材料的选取与制作过程方面也各有不同。我国民族服饰工艺所需的原材料一般是就地取材,材料的获取和再生能力直接与技艺联系在一起,从原料到成品往往由一个人或少数人合力就可以完成。下面选取几个例子来展现我国民族服饰的工艺特色。

1.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

“艾德莱斯”意为“扎染”,“艾德莱斯绸”即“扎染而成的丝绸”。这种丝绸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做工精细,编织劳动强度大,所有工序全部由匠人手工操作完成。由于全部采用蚕丝生产,未添加任何辅助纺织原料,并以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因此它对人体无害,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其生产工艺流程为:首先将蚕茧煮沸抽丝、并丝、卷线,然后扎染、设计图案、捆扎,最后分线、上机、织绸,制成成品。

该丝绸采用原始传统的缫丝工艺。先将大量的蚕茧投放在盛满沸水的大铁锅里,用较粗的树枝不停地搅动,使蚕茧的胶状物溶解。搅动的过程中,树枝逐渐被蚕茧的纤维缠裹,通过固定在大铁锅上方的理丝木杆,卷绕缫制好的丝线,即成手工生丝。生丝质地粗硬,色泽不明快,需要二次加工。向锅中放入当地特有的植物汁液(以茜草、槐树花、石榴皮、板蓝根、核桃皮等制成)与生丝一同煮沸,约十分钟后,生丝就转变成色彩光洁、质地柔软的熟丝了。待丝干燥后,把不需要染色的经线用塑料膜(过去用玉米皮)扎好,放入用矿物质制作的染料中浸泡。塑料膜或玉米皮细小的纤维使丝线色彩均匀,并形成一条条美丽的、渐变的色晕,绸面的构图因此流畅而富于变化。由于捆扎材料的纹理千姿百态,加之捆扎的力度及方法不同,“艾德莱斯绸”的纹样极其特殊。最后,将各色丝线按图案要求分线、上机、织绸。一般来说,传统织机一天只能织一匹丝绸,尺寸约为幅宽40厘米、幅长6米。

2.柯尔克孜族白毡帽

1.用布垫剪出帽身的四瓣;2.把四瓣缝在一起;3.用糨糊把白棉布层层粘合成布垫;4.用深颜色的布做衬;5.下檐用黑色平绒布包贴缝制;6.洁白、素雅的白毡帽制作完成。

3.毛南族花竹帽

1.选择适合编织竹帽的竹子;2.将竹子劈成细条,再把细竹条用铁螺丝固定在编织架上;3.在架子上开始手工编织;4.编织帽顶;5.编织整个帽身;6.连接帽身与帽架,给帽身的边缘上色;7.花竹帽制作完成。

4.维吾尔族英吉沙刀

1.选上等的钢做料;2.精心锻打;3.掌握火候,及时淬火;4.基本成型;5.磨出刀刃;6.精磨细雕;7.手柄镶银,雕图纹;8.英吉沙刀制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