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生贵子,肚兜
荷包与肚兜的历史沿革
《中国最美-肚兜荷包》 / 肚兜荷包
2020-07-22
2256 0

1.荷包的历史沿革

荷包是我国传统服饰中最常见的配饰,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古时叫“帏”“锦囊”“荷囊”等。现存最早的荷包实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

魏晋时期,荷包作为重要的配饰开始盛行,不论男女都佩有囊,囊上饰有兽头纹样,也称“兽头囊”。

以后历朝历代,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把荷包当作随身必备之物。

如今传世的荷包大多是清代的,其汇聚了中华几千年装饰工艺,具有独特的观赏及收藏价值。清代至民国初年,在刺绣小品中形成了最为完整、多样的“荷包体系”。

目前,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流行着赠荷包的习俗。荷包不仅是可供欣赏的民间艺术品,还有丰富且深刻的文化内涵。 

2.肚兜的历史沿革

关于肚兜的起源,有着许多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是,天地混沌初开之时,伏羲、女娲兄妹二人在漫天洪水后通婚,生儿育女。为了遮蔽人体之羞,女娲创造了人类最初的服饰——肚兜。

关于肚兜的记载,始见于先秦典籍。汉代服饰中,与肚兜接近的有帕腹、抱腹和心衣。帕腹是横裹在腹部的布帕,抱腹在帕腹上加了系带,心衣则在抱腹的基础上加了肩带。汉代还出现过一种内衣,有前后两片,既可以包住前胸,又可以挡住后背,称为“两当”或“裆”。“两当”通常为夹层,材质多为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锦,魏晋时期也有妇女将其穿在外面。

唐代是个文化开放勃发的时代,为配合唐人开放的穿着习惯,便出现了束胸腰的无带内衣,称为“诃子”。

宋代理学兴起,强调伦理,人们的穿衣打扮追求简洁质朴。此时的内衣是可包裹整个胸腹、缀有帛带的“抹胸”,又称“抹肚”,别具中原特色,为日后的“肚兜”文化奠定了基础。

元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这时期的肚兜融合了中原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形状类似小背心,穿时由后向前系束,称为“合欢襟”。

明代妇女已普遍有使用肚兜的习惯,称为“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前开襟,两襟、肩部、腰侧及腋下均有系带。

清代肚兜一般做成菱形。只有前片,后背袒露,上有系带套于颈间,腰部另有两根带子,束在背后,可以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是当时男女老少通穿的服装。

近代由于社会的演变,西方机织品的引进,城市百姓首先改肚兜为衬衫、背心。但少数民族及偏远地区尚有穿肚兜的遗习,大多为幼儿穿着。如今,随着时代变化,神秘古老的肚兜又成了时尚,被融进现代服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