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夹江年画
(一)历史沿革
夹江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青衣江畔,成都以南百余公里,乐山东北30公里,属乐山市。夹江是四川通往雅安至西藏的交通要道,顺青衣江而下可至乐山,再到宜宾、重庆,交通十分发达(图14)。夹江生产竹子,并以“竹料手工造纸”著名,被称为“蜀纸之乡”。夹江的年画也随着竹纸的远销而被带到其他的地区。
夹江年画起源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清代末年,县城近郊的焉江村、杨柳村、谢滩村(图15)一带已有大小作坊二十多家,在城内开设画店的有七八家。其中著名的有董大兴荣、董大兴发、董兴长顺、董全顺、李宏发(图16)、李富洲、吕国盛、唐丰盛、陈源顺、龚恒舟、干长泰等。画工有尹沛然、刘子清、龚福和、罗象镛、林宝珍、董子章等人。刻工有吕子云、陈大明、陈银山等人。其中画工尹沛然技艺最高,特长“画工门神”。
从事年画生产的艺人,农忙时经营农业生产,闲时则购买纸张、研制颜料、雕刻画版,做制作年画的准备。秋收后,即开始年画的印制。小的作坊,全家人一起出动,大的作坊要雇请三五个或七八个伙计,一直要忙到腊月底。董大兴荣、董大长顺几家大的年画作坊,一年四季都在印画。
夹江年画除在本地销售外,主要供应那些专门经营年画的各地画商。他们不仅将年画行销省内外,还远销云南、贵州和康藏地区,甚至东南亚各国,年销量达四五百万份。
与其他地区年画一样,夹江年画也经历了数次劫难,也曾被当作封建迷信而铲除。20世纪70年代末期,夹江年画保护逐渐被提上日程,1985年“夹江年画研究小组”正式成立。2005年,在夹江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县文化馆开始在全县进行年画普查。
早期对于夹江年画的收集与研究,以王树村先生为代表。而新近面世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的一批夹江年画,保存完好,品质尤佳。特别是新发现的“董大兴荣”的《武官执鸟》、“杨汉章”的《五子登科》、“干长泰”的《神荼、郁垒》等作品,更是弥足珍贵。此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拾零卷》也收录了几件产自夹江的年画作品。
(二)技艺与风格
夹江年画以本地制作的粉笺作坯纸,质地光滑、耐用。在制作上,以木版套印为主。主要有三个步骤:起稿、刻版、套印。套印之前,要先用黑烟子印出墨线,包括黑发眉眼及衣饰,次印黄色,再依次套印其他各色,色版多则八套,少也有四套颜色。颜料的制作非常讲究,主要颜色有黄、丹、紫、绿、蓝、黑,均为植物和矿物色加工而成,虽经风吹日晒也久不褪色。
夹江年画以门神数量最多,亦有一些反映民俗风情、戏曲、故事、传说的作品。遗存至今天的作品则以“门神”“财神”“土地”“三官大帝”“灶王”为主,也有一些“门神”“灶王”的画版流传至今(图17)。
夹江的门神有两种,一为纯手工绘制,一为木版套印。前者即所谓“画工门神”,全作手绘,画幅大、工序繁,技巧高超,价格也较为昂贵。后者即所谓“黄丹门神”,由章丹、木红、槐黄、佛青四种矿、植物颜料印制而成。此类门神年画遇到阴雨天气颜色更显鲜明,山区人民以为夹江的门神能逐鬼魅山魈,故颇受欢迎。
总体而言,夹江年画构图饱满、造型质朴、线条粗犷,设色古雅、明快,风格沉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