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糖塑艺人群体有显著的江湖特征。糖塑艺人都自称是“江湖人”,在一起喜欢“摆江湖”。在旧时,为了相互扶持,避免恶性竞争,他们成立“糖人工会”,制定行规行法,统一市场价格,限制技艺外传,甚至制定一些属于“酷刑”的惩罚措施,对制作工艺泄密者或不遵守行规窃密者要实施“挑脚筋”“剜眼睛”等酷刑。他们按师承或地域分为不同的帮派,有不同的活动区域。各帮派间在争“码头”时,按“江湖规矩”攀谈,比的是手艺、见识和口才,讲的是“文江湖”,和气生财,基本不发生争斗;输了的帮派不仅退出该地域,还要请胜者吃酒。当然,胜者也会“礼尚往来”。这些典型的事例对于深入研究民间艺人当时的生存状况很有参考价值。
虽然“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但“传了徒弟饿死师傅”,新进的入行者总会分一杯羹。因此,传统天门糖塑以家庭传承为主,传内不传外,传媳不传女。
“上教礼”指非家庭传承的师徒间最初的拜师礼仪。经亲戚或朋友介绍,学习者先在师傅处观摩些时日,然后由师傅教导做几个“小玩意儿”,被师傅认为是可教之材后,徒弟便可根据家庭条件给师傅准备一些礼品,比如酒肉瓜果豆腐布匹之类,用金钱的很少,学费是徒弟为师傅家做杂役三年的工钱。收徒时由师傅邀请同辈与前辈同行出席仪式,先祭祀鼻祖,然后由徒弟出资备餐,菜品不论好坏,酒是不可或缺的。据天门市糖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志谱介绍:正式拜师时,有“以酒为凭”之说,“酒”“久”同音,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意。师傅这时要为徒弟准备一副全新的糖塑担子,被请来的同行会指导新徒做几件作品,表示对新人的认可。
糖塑艺人从师的时间都很短,少则七天,多则半月。然后徒弟随师傅外出行艺。师傅按行规“只传七分”,徒弟学手艺多半靠“参师”(观摩其他师傅的做法)或“瞟艺”(偷看其他师傅的做法)。因而糖塑艺人的谱系比较复杂。